案例
刘某和张某因生活琐事发生纠纷。刘某用剪刀伤害了张某,导致张脸长6厘米,伤口深1厘米,达到了轻伤二级标准。后来,刘某因故意伤害罪被警方逮捕。
王警官:你为什么要伤害张某?
刘:他是我的同事。因为工作问题,他每天都骂我。那天我受不了了。我想用剪刀吓唬他。当他看到我拿起剪刀时,他骂得更有活力了。我忍不住用剪刀把它划在他的头上。我没想到它会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害。
王警官:你有前科吗?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刘:我以前从来没有犯过罪或违法记录。这一次,我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再也不会犯罪了,我会尽力弥补张的错误
随后,刘某及其家人主动与张某沟通,双方就赔偿达成协议,刘及其家人向张支付了8万元的赔偿金。基于这一诚意和实际行动,张某向警方提交了对刘某的理解。鉴于刘某表现出良好的悔改态度、积极的赔偿行为和相对较低的社会危害评估,案件处理机关依法决定取保候审刘某。
取保候审解读
1.取保候审是什么?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者支付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其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并随之而来的强制措施。它通常适用于犯罪嫌疑人罪行较轻,不需要拘留或逮捕,但需要限制其行动自由的形式。
简而言之,犯罪嫌疑人可以暂时恢复正常生活,而不必被拘留在拘留中心。
2.取保候审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1、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取保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
3、患有严重疾病、不能照顾自己、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取保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
4、羁押期届满,案件尚未完成,需要保释候审。
3.取保候审不能办理的情况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条例》第七十八条和《高检规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不能办理取保候审:
1.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残、自伤的方式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2.严重暴力犯罪和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不能照顾自己,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保释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或者拘留期届满,案件尚未完成,需要继续调查,可以办理保释候审。
3.人民检察院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和其他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不能照顾自己,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取保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或者拘留期届满,案件尚未完成,需要继续调查,可以处理保释候审。
取保候审核心要素的社会危害性
什么是社会危害?
在评估取保候审时,最核心的要素是嫌疑人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嫌疑人是否有合法的职业且稳定的就业,过去是否有刑事或行政处罚记录(前科),是否有固定住所,是否表现出真诚的悔改态度,涉嫌指控是否可能对社会秩序或社会氛围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影响。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判断取保候审适用性的重要依据。
此外,在决定是否采取保释候审措施时,还应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证据的充分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限制是否必要合理,以及保释候审期间是否能有效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嫌疑人有可能与他人串通,威胁证人出庭作证,破坏证据,案件处理机关不会处理保释候审。
为什么要办理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取保候审为嫌疑人提供了宝贵的自由时间(最长12个月),这不仅是案件处理时间的缓冲,也是与辩护律师深入沟通、详细讨论案件、挖掘案件细节、明确辩护策略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嫌疑人有更多的机会与律师合作收集证据,寻找证人,甚至可能找到新的辩护线索,为后续的审判辩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功的取保候审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嫌疑人犯罪情节的初步判断。至少在案件处理机关的初步印象中,嫌疑人的社会危害较低。这一积极信号为辩护律师争取更宽松的法律处理结果(如缓刑、酌情不起诉、免除处罚,甚至在调查阶段撤回案件)创造了有利条件。
案例分析在文章开头
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是与同事张某之间的琐事纠纷。刘没有犯罪记录,属于初犯,偶尔犯。进一步调查刘某的社会背景可以看出,刘某有合法正当的工作,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刘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允许他回到社会继续工作,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固定,刘某不可能破坏证据、串供词等妨碍司法活动的行为。此外,刘某可以在犯罪后如实供词,积极配合警方调查,积极认罪,主动采取措施弥补损害,与受害人达成刑事和解,表现出深深的遗憾和真诚的改变。
综合以上因素,刘某的社会危害较小,完全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律条件,可采取保候审措施。